娱乐资讯铁原阻击战,为何是抗美援朝中的“存亡之战”?
首页娱乐资讯铁原阻击战,为何是抗美援朝中的“存亡之战”?

铁原阻击战,为何是抗美援朝中的“存亡之战”?

去年国庆档,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以恢宏大气的历史还原和细腻动人的情感表达,实现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接连斩获多个奖项。其续作《志愿军:存亡之战》于9月30日上映,夺得票房冠军。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于抗美援朝战役中的关键一战——铁原阻击战,为何这场战役会是存亡之战呢?军事评论员魏东旭解释道:“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一场非常重要的阻击战。”



在历时13天的防御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顽强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毙伤美军1.5万余人,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粉碎了美军快速占领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的企图。



《志愿军》系列作品按照时间脉络,再现抗美援朝历史长卷。第一部作品《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正当性,美军战机针对中朝边境的轰炸,让在田间耕作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同时,外交斗争也面临持续且长久的对峙。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之后,打出了自身实力,让对方看到了中国人民、中国军队是不可欺的。”魏东旭说。



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朱一龙饰演的营教员李想立下了誓言——一步也不能退。



魏东旭:在五次战役的时候,美军的指挥官变成了李奇微,他对志愿军的作战体系和作战模式是非常了解的。彼时,美军的作战部队采取了一种磁性战术,他们主动后撤,逼志愿军不断地发动攻击,当我们的弹药和补给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后,美军马上进行猛烈的反攻。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旦铁原失守,美军的作战部队有可能对志愿军形成包围。



当时,敌方组建了一支特遣队,利用大量摩托化的步兵、装甲兵以及炮兵组成机动性强、火力强大的地面突袭体系,在航空兵力的掩护下,快速地向前方进行进攻。



 一旦美军的作战部队志愿军的防线,我们的作战部队可能就会面临被追击或者说被迂回包围的不利的局面,甚至它的兵锋有可能会直抵平壤。因此,在铁原进行阻击作战的第63军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角色。



魏东旭:客观来讲,铁原阻击战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志愿军都处于劣势。我方的防御兵力大概是两万多人,但是对方有四万多人;我们的火炮数量也仅仅是对方的零头;而且对方还有坦克、战机等武器装备。




1951年5月28日,美军对志愿军第63军189师的主要阵地进行了大量的炮火倾泻,在一个小时之内倾泻了四千吨的炮弹。但是敌人没有想到,志愿军是钢铁之躯,他们不仅牢牢地守住了铁原阵地,甚至努力寻找时机和战机,针对美军发动反冲锋。



影片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利用各种巧妙的技巧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比如,陈飞宇饰演的孙醒带领着小队打通地道,有利于我军有效地隐蔽行踪,躲避对方的火力和侦察,在对方的防御薄弱点进行突破。




在和比利时营进行较量的时候,区域内是出现了大雾,志愿军使用了巧妙的稻草人战术,通过这个哨声在正面迷惑敌人,吸引对方的火力。战士们则悄悄地进行穿插和绕行,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动袭击。


导演陈凯歌在《志愿军:存亡之战》的角色特辑中提到:“这一部与第一部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讲战争中的人。”


从《志愿军:雄兵出击》到《志愿军:存亡之战》,陈凯歌从不同的角度让观众了解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同的英雄角色是怎样作战的,其中既有高层的决策,也有一线杀敌战士浴血的奋战。


 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张宥浩饰演的杨三弟会记录每一名战士的牺牲情况,包括他隶属于哪个部队、参与了哪些战斗、所牺牲的地点等等。



魏东旭: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们会在这个战场上看到一个家庭,他们有人是父亲,是哥哥,是妹妹······不同人的面对惨烈的战争,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人物性格和情节结合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


《志愿军:存亡之战》把“大家”和“小家”结合到一起,面对无情的炮火,所有短暂的团聚都可能随时被割断,但是战士们的目标和信仰永远凝结在一起:用钢铁的意志和血肉之躯殊死拼搏,守卫新中国!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快乐共享!《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正式上映
下一篇
重温燃情岁月!电影频道10月1日首播《钢铁意志》

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