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他的电影,没一部不引起争议
首页娱乐资讯他的电影,没一部不引起争议

他的电影,没一部不引起争议

今年入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中,有一部十分特别。

它根据同名戏剧改编,情节谈不上波澜起伏,场景单一、人物寥寥,海报上只有男主角的脸部特写,肥胖臃肿的样貌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鲸》



影片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他更为人熟知的作品,莫过于同样入围过奥斯卡的《黑天鹅》、《梦之安魂曲》,或是为“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量身定做的《母亲!》



因为作品中充斥着神经质、阴暗、诡异和惊悚的元素,他被影迷奉为“暗黑系”鬼才导演。

这次的新片《鲸》,同样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只不过它褪去了那些诡魅华丽的包装,从视听到叙事都更加平实近人,颇具现实主义气质。



整部电影都发生在男主角查理的公寓内。

这里空间狭窄、光线阴暗,窗外永远阴雨连绵。

查理是个大学教师,平时只做网络授课。和学生视频连线时,他的摄像头始终保持关闭,不想让学生们被他重达600磅(约540斤)的庞大身躯吓到。



影片开场不久,观众就能跟随镜头将他几乎称得上“奇观”的身体一览无余。

当他坐下时,腹部的赘肉堆积成山,两手无法放到胸前;



站起时,由于双腿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他只能靠金属支架辅助行走,卧室的天花板上还装有吊环,以便他支撑双臂将自己挪到床上。



比起人类,查理更像一个散发着腐臭的庞大怪物。

他不出门、不见人,年复一年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只有护工利兹定期前来照料他的生活——尽管两人都知道,以查理目前的健康状况,他也没剩多少天可活。



可以说,开场的这段引入,很快将主角的形象及生活状况勾勒出来。

他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的态度令人生厌,但同时又待人友善,教育学生尽心尽力,总是要求学生们在作业里写下真实想法,不要害怕受到质疑。

直到他的女儿艾莉到来,影片才渐渐揭露查理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如今这副面目。



原来,查理曾经在婚后出轨,爱上了一个名叫艾伦的男人。

他为了追求爱情,离开了妻子和女儿。然而艾伦出生于一个保守的宗教家庭,信仰与同志身份难以自洽,最终导致他悲惨死去。

虽然影片没有明说,但艾伦很大可能死于自杀。这件事给查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身边每个人都带来了灾难。



妻子因受到欺骗而憎恨他,从此与他断绝往来;

女儿没能在健康环境下成长,步入青春期后,变成了一个孤僻、愤世嫉俗又充满攻击欲的小怪物,在学校霸凌同学,被母亲形容为“邪恶”,年纪轻轻就走上了自毁前程的道路。



查理十分心痛,想要赎罪,但没有人接受他的悔意。

他以支付报酬和代写作业为条件,换取女儿短暂的陪伴。但无论他如何说教,都无法弥补两人之间的隔阂,也无法让女儿对他人与世界重新抱有期待。

于是,查理默默为女儿存下了一笔钱。

与此同时,他继续自暴自弃,决定把自己活活吃死……



值得一提的是,在查理“一心向死”的旅程中,有两个人决心拯救他。

护工利兹想从生理上拯救他。

她照顾查理的起居、劝说他去医院治疗,但查理隐瞒了自己有存款,利兹有心无力,只能看着他一天天堕落下去。



年轻的传教士托马斯,想从精神上拯救他。

托马斯在一个雨夜敲响了查理的房门,他本是为了寻求帮助,但看到查理的状况后,认为这次相遇是“上帝的安排”,让查理重拾生的渴望成为了他的使命。



艾伦之所以会死,正是因为宗教压迫,而托马斯以传教者的身份来到查理身边,无疑是一个讽刺。

它讽刺了宗教的虚伪和自大,信徒们以为自己相信了某种“上帝”就能高人一等,站在“上帝”的立场去评判他人,却拒绝承认自己犯下的罪孽。



事实上,试图“拯救”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傲慢。

这也是查理认为托马斯认真传教的样子很可笑的原因。



利兹觉得让查理好好活着是拯救他,可查理对此不屑一顾;

托马斯不断劝说查理,“你没有被上帝抛弃”,然而当查理要求他坦诚以待时,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接受自己的自毁倾向,已经成为查理生活的一部分。

而除了查理之外,其实每个人都在面对自己的伤痕。

在影片中段,两名“拯救者”的身份发生了一次反转。

为了赶走托马斯,护工利兹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这时我们才知道,她其实是艾伦的妹妹。虽然成长于同一个家庭,但她很小就认清了宗教如何扭曲人性,拒绝信教,被父亲视为“家族败类”。

她原本希望哥哥离开家庭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想到结局却是惨死。

因此,她自愿陪伴和照顾查理,并固执地将这作为对过去的一种补偿和对自己的救赎。



至于托马斯,他的身份也是假的。

他确实曾经参加过布道团,但很快就发现每天上街发发传单,并不能真的帮助到他人。在一次与教友发生冲突后,他偷了教会的钱逃走了。

他想用这些钱去做点实事,可事与愿违,自己还因为怕被警方抓捕而不敢回家。



可以说,片中的每个人都有瑕疵。

作为主角的查理,甚至不能被称作“好人”。就连他为女儿存钱这件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也并非是什么良心觉醒式的悔悟,而是想证明自己“起码做过一件好事”。

这种初衷,可称为“自私”;但这种坦诚却使影片显得可贵。



查理在片中重复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I’m sorry”,一句是“be honest”。这两句话可以解释他为何走到了这步田地——既不愿拒绝真实的欲望,又无法否认犯下的错误。

他困在这两种状态之中,痛苦不可终日。只能一边毁掉自己,一边尽力赎罪。



在《梦之安魂曲》与《黑天鹅》中,导演呈现过类似的带有自毁倾向的“成瘾”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查理决定暴食至死,同样是由一次精神创伤事件导致的瘾症。

导演在采访中谈到“瘾症”主题对他的吸引之处,正在于让人成瘾的可能并不是某种具体的东西,比如药品,去探讨瘾症的成因,会让人开始思考关于人性的问题。



而影片中贯穿始终的《白鲸记》文本,也揭示了这一观点。

在小说《白鲸记》中,亚哈船长在捕鲸时被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右腿,从此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要追捕这条白鲸,逐渐失去理性,变成了一个独断独行的偏执狂。

他辗转世界、历尽艰险,放弃了本能拥有的一切,直到与莫比·迪克同归于尽。



这种看似“为追逐理想不顾艰险”的行为,其实暗藏着很强烈的自毁倾向。

而片中查理女儿对其的注解,更为本来就有一丝悲壮的故事增添了悲剧性——

“他的一生都围绕着想要杀死那头鲸鱼,我认为这很悲哀,因为鲸鱼是没有感情的,不知道为什么亚哈要杀它。它只是一只可怜的巨大的动物。我也很同情亚哈,因为他认为杀死那头鲸鱼,他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好,但实际上对他毫无帮助。”



故事里的亚哈想杀死白鲸,片中的人们想拯救查理,实际上都是一样的一厢情愿,“人不能拯救另一个人”。

但在影片的结尾,每个寻求救赎的人,却还是意外地得到了拯救。



导演刻意留下了一个略显煽情的光明结尾,似乎正想说明即便人性幽暗,但人与人的联结不在于相互拯救,而在于总有意想不到的奇妙际遇。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终于来了一部“不傻乐”的国产喜剧
下一篇
影帝出炉!"人猿泰山"布兰登费舍获奥斯卡最佳男主

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