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以下请谨慎选择观看。」
电影宣传海报上,首次出现这样一句话。
还让人吃了一惊。
要知道,院线电影少儿不宜的镜头,都会经过处理或者是一剪梅。
哪怕是《奥本海默》赤裸的镜头,也会加上「黑裙子」。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开始有年龄限制了,难道是尺度放开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电影院审视了一番。
电影确实不太适合未成年人观看。
但老编觉得,除了充斥人眼球的血腥和暴力镜头之外,从头到尾心理上的压抑才是最致命的。
「烈日」之后,曹保平导致再度用新的方式「灼了观众的心」。
01,
四年前的一部《烈日灼心》,捧出了好几位影帝。
曹保平也被称为「影帝制造机」。
《涉过愤怒的海》在开播之前,观众们也是寄托着厚望的。
目前的票房已经突破了2.36亿。
7,7分,评分算是稳住了。
电影的口碑,虽然比不上《烈日灼心》,但是票房铁板钉钉会超越前作。
电影长达140多分钟,前半段主要以父亲漂洋过海,为女儿收尸讨公道的案件展开。
女儿娜娜身在异国他乡,却被砍了17刀流血过多而死。
这放到任何家长身上,都是这辈子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如果将这个犯罪悬疑故事讲述清楚的话,那么该片就有点「jg案」的影子了。
但是编剧导演笔锋一转。
到了后半段却回归到了亲情和救赎的双重寓意上。
探讨了关于爱,关于原生家庭,关于救赎等方面的话题。
你如果冲着悬疑刑侦题材去看的话,也许会失望,因为它有着细节的匮乏,反转的悖论,甚至是逻辑方面的无力等各方面的缺点。
疯癫、扭曲至极。
但是你如果本着人性的角度,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体会。
紧张的压迫感,令人战栗的人性灰色地带,还有那精神黑洞下的救赎之光......
就像是天下「掉落的鱼」一样,冷不丁让你后背发凉。
伴随着票房的上涨,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有几场大尺度的戏份,也被观众们热议。
导演是个狠人。
有对于电影艺术的考量。
也有对于市场的讨巧和纯粹的个人趣味的表达,对商业和艺术性都有所兼顾。
镜头语言,美术配乐可以高级,商业元素也足够丰富。
02,
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男孩娜娜被几个青年男子轮流强暴。
这也成为了老金这位父亲永远的痛。
亲眼看着女儿被凌辱的视频。
听着凄惨的叫声,他呕了出来。
在找李苗苗的同时,他还当着周迅的面播放这一段视频。
他说,这个杂碎「砍了她十七刀」。
崩溃绝望,万念俱灰。
黄渤都诠释得极为到位。
通过黄渤的戏份,大家能够感受到娜娜在临死前的那一段无力和无助。
这一段戏份,确实很充斥眼球,甚至让人「心理不适」。
然而,这一段戏份还不是最暴力。
还有一段,曹保平导演将我们中国人「难以启齿」的性说透了。
他给周迅播放女儿的视频,周迅却深以为耻。
觉得一个大男人当着外人的面,播放女儿被凌辱的视频,很不体面。
但是对于一个失去爱女和唯一依靠的父亲来说,这时候的体面还有用吗?
多少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让自己的冤屈无法申诉,让罪犯逍遥法外。
也可以说,流氓正是利用了这一份所谓的「难以启齿」的「体面」而更肆无忌惮。
伤害了你怎么样?
反正你是「体面人」,也不好意思把这一段屈辱的事件说出去。
无数女孩的失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此类案件的发生。
为了挽救更多人,该说的一定要说出来,所谓的面子和自己身心健康比起来,太不值得一提了。
回归到电影中。
导演前后布局,最后一定要安排一个反转。
要不然怎么体现悬疑呢?
原来,是两个原生家庭缺爱的男女在「抱团取暖」。
李苗苗和娜娜都是父母离异,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心理极端扭曲。
但和女孩比起来,男孩的伤害表现在「对外」,伤害别人;
而女孩更多是「对内」,也就是伤害自己。
李苗苗用炮仗炸青蛙,可以将亲生妹妹摔成残疾,可以拔掉自己牙齿,从小就癫疯,病娇,极端,心理不正常。
而娜娜更甚,为了证明自己的爱,可以捅自己17刀,还不致命,让自己在橱柜里面慢慢流血死去。
两个不正常的人在一起,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足为奇了。
在阳台上,李苗苗拽着赤裸着身体的娜娜,把她衣服扔下去,还要将她推下去。
虽然导演处理过,但是还是觉得无法接受。
对于两个少男少女来说,也许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情。
爱情是互相吸引的,而不是牺牲自己去成全对方,这样的爱太压抑,太多人不敢要。
他们都在用自己极端的方式来「感动对方」,结果越爱越受伤。
回归到本质,还是两人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
女孩就不用说了。
父母打架闹离婚,孩子受伤最严重。
李苗苗看似是富二代,十几岁父亲对他并没有尽到该有的责任。
父亲埋怨他,母亲掌控他,用羽毛保护溺爱他一辈子。
物质条件的优渥,难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隐形的暴力看似无影无踪,却是难以逾越的「愤怒的海」,扣压着每个人的思想灵魂,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